close

「文白之爭」持續在兩岸發酵,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昨詩興大發,在記者會上連引3篇古文詩句捍衛文言文,直言遇感情挫折,不要只會說「藍瘦香菇」。他強調,台灣有些勢力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「去中國化」,本質就是要「滅其文、滅其史」,圖謀割裂台灣與中華文化血脈聯繫,這種做法是不得人心的。



國台辦批綠去中國化儘管台灣課審會最終決議高中國文課本中,文言文所占比例仍維持45%至55%,但這場「文白之爭」已在大陸引發熱議。為表明力挺文言文態度,安峰山昨在國台辦記者會上特地展露古文造詣,化身唐、宋、清三朝詩詞大家,當場吟詩作對,讓各界看到安峰山難得的感性一面。

安峰山先是徵引唐朝詩人王勃《滕王閣序》指出,當我們看到眼前美景的時候,可以感嘆「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」,而不是只會說:「哇,真美」。場下記者驚呼連連之際,安峰山又繼續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宋朝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。安峰山說,當我們要表達個人志向時,就可以說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。不滿滅其文、滅其史談及描述感情糾葛,安峰山則妙引號稱「清詞三大家」的納蘭性德《木蘭花令》內容:「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。等閒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」而不是只會說「藍瘦香菇」。這段話才說完,立刻引來在場媒體會心一笑。不過,安峰山吟詩作對一番後,隨即話鋒一轉批評,這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單純的「文白之爭」,而是台灣一些勢力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又一次「去中國化」的動作。實質就是要「滅其文」、「滅其史」,磨滅台灣年輕人心中中華文化的痕跡,讓其「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。割裂文化血脈失人心安峰山強調,台灣有股勢力一直處心積慮地在課綱、教材等問題上做手腳,遭到台灣社會各界強烈反對。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「去中國化」,圖謀割裂台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,只會傷害台灣社會,荼毒台灣年輕一代,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。(中國時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ciq61bl03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